一、行业背景与考核痛点
医疗医药行业具有强监管、高合规、长周期、重质量的特性,生产与运营岗位的绩效考核需兼顾效率、质量与合规性。传统考核方式常面临以下痛点:
- 指标单一化:过度依赖产量或成本指标,忽视质量合规风险;
- 数据滞后性:人工统计周期长,难以实时追踪生产异常;
- 流程断层化:生产、质检、仓储等环节数据割裂,难以形成闭环管理;
- 激励错配:短期KPI导向可能导致操作规范让位于生产速度。
二、绩效考核设计原则
- 合规优先:将GMP/GSP合规性纳入核心指标,权重不低于20%;
- 质量导向:建立“一次合格率”替代传统产量考核;
- 全链路协同:打通生产计划、物料供应、设备运维数据;
- 动态校准:通过Tita软件实现考核指标的月度迭代优化。
三、关键岗位考核指标体系
1. 生产岗位
- 核心指标:
- 质量合规:批次合格率(≥99.5%)、SOP执行合规率(100%)
- 效率指标:人均产能(单位/小时)、设备OEE(综合效率≥85%)
- 成本管控:单批次能耗/物耗(同比降低3-5%)
- 特色指标:
- 变更控制响应时效(≤2小时)
- 偏差调查闭环率(100%)
2. 运营岗位
- 核心指标:
- 交付能力:订单准时交付率(≥98%)、库存周转率(年≥12次)
- 流程优化:供应链响应周期(缩短10-15%)
- 风险管控:客户投诉率(≤0.05%)、审计缺陷项整改率(100%)
- 特色指标:
- 数字化系统使用率(Tita模块覆盖率≥90%)
- 跨部门协同评分(上下游部门互评)
四、Tita绩效考核软件实施路径
1. 目标对齐(OKR管理)
- 战略层:将企业年度质量目标(如FDA认证通过率)分解为部门OKR
- 执行层:通过Tita的OKR树形视图,将生产部“批次合格率提升”目标拆解为:
- 关键结果1:工艺参数标准化覆盖率100%
- 关键结果2:在线监测设备联网率95%
2. 过程管理(PDCA循环)
- 数据采集:
- 集成MES系统实时抓取设备运行数据
- 通过Tita API对接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,自动获取质检结果
- 异常预警:
- 设置合格率阈值(如连续3小时<99%触发红色预警)
- 设备故障停机超30分钟自动推送至维修团队
3. 考核评估(360°+KPI)
- 定量考核:
- Tita自动生成可视化报表:质量成本占比、能耗曲线、OEE趋势
- 设置红黄绿三色预警,超标项自动关联绩效扣分
- 定性评价:
- 开启360度评估:引入QA、EHS部门对生产部的合规性评分
- 运营岗增加客户满意度调查(NPS)数据导入
4. 反馈改进(Continuous Improvement)
- 通过Tita的「绩效面谈」模块:
- 自动生成员工能力雷达图(质量意识/效率/合规性)
- 推送个性化培训计划(如偏差管理专项课程)

五、实施保障措施
- 数据治理:
- 建立生产数据中台,确保Tita与ERP/MES/WMS系统数据同源
- 实施区块链存证,保障关键质量数据不可篡改
- 变革管理:
- 开展Tita系统实操培训(含模拟考核场景演练)
- 设立6个月过渡期,新旧考核方案并行对比
- 激励配套:
- 设置质量合规专项奖(年度预算5%)
- 推行“金点子”计划:员工提出的流程优化建议经Tita提案模块提交,采纳后奖励
六、典型应用场景
案例:某疫苗生产企业通过Tita实施后:
- 批次放行周期缩短40%(从7天到4.2天)
- 质量事故率下降67%(从0.3%降至0.1%)
- 员工主动上报SOP改进建议数量增长300%
七、总结
本方案通过Tita软件实现:
- 从“结果考核”到“过程管控”:实时数据流替代事后追溯
- 从“单维评价”到“生态考核”:纳入供应链、合规、创新等多维度
- 从“人工经验”到“智能决策”:AI算法辅助指标权重动态调整
医疗医药行业的绩效考核需构建“质量-效率-合规”三角平衡模型,Tita软件作为数字化工具载体,可助力企业实现从战略解码到一线执行的穿透式管理,最终形成持续改进的PDCA闭环。
索取企业OKR和绩效管理成功案例,直观体验《Tita一体化管理平台》,立即申请 《Tita 产品演示》 或 最受客户欢迎的《帮我配置考核表》 。
2024, Tita 重磅发布新品,开启“客户管理”与“项目交付”双引擎,帮助企业驱动业绩飙升!立即了解 《Tita 新CRM销售管理一体化》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