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投身销售的初衷
问问自己,究竟为何投身销售领域?很多人在销售之路上感到迷茫,觉得难以获取丰厚收益。有这类想法的朋友,不妨多问问自己:做销售是为了什么?是为了赚钱、成就事业,还是仅仅为了维持生计,抑或是别无选择才踏入这一行?
无论出于何种缘由,这都无可厚非。但至少你得清楚,干销售能否实现你的收入目标。
(一)收入目标的推算
倘若你今年期望赚 10 万元,按 3% 的佣金计算(你可依自身实际佣金比例核算),那就需要达成约 300 万元的销售额。依据二八黄金法则,要实现 300 万元销售额,需从 1300 万元的有效信息量中转化而来。而这 1300 万元的有效信息,又至少要从 5000 万元的一般信息里筛选。若每个客户平均贡献 100 万元,要获取 5000 万元的信息量,至少得拓展 50 个有效客户。再根据二八黄金法则,50 个有效客户需从 200 个普通客户中甄别出来。如此推算,你每天至少要拜访 2 – 3 个客户,才有望在一年里赚到 10 万元。所以说,能否赚到钱,目标能否达成,与你拜访客户的数量密切相关,这是一个从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,当然销售高手除外,因为他们早已完成了这种质变。
二、销售的核心 —— 搞定人
为什么说销售的核心在于搞定人呢?因为工业产品作为客户企业生产环节的一部分,无论何时,哪怕处于战争时期,客户都有采购需求。以阀门为例,即便遭遇金融危机,客户对阀门的需求不仅不会减少,反而可能增加。而且,工业产品销售最能彰显一个人的智慧。一个价值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单子,会吸引众多企业和销售人员竞相角逐。若你不具备狼的敏锐、狐狸的狡黠、老虎的果敢以及蚂蚁的团队协作精神,又怎能成功拿下订单?别天真地以为仅靠谈论技术就能签订合同,除非是国家急需的关键技术,如大型电厂的高温高压阀门技术或超高压泵技术等,国家或许会出台以技术换市场的政策。但你也要考虑到国内强大的仿造能力,一旦产品被成功仿造,在国内市场你又能占据多少份额呢?
三、拜访频率的关键作用
在业务员的销售生涯中,精准把握对客户的拜访频率至关重要。
(一)客户分级
业务员首先要对客户进行分级。一方面,按重要程度,可分为 A 类、B 类和 C 类;另一方面,按采购时间,可分为最近半月内订货、最近两个月内订货以及两个月以上订货。通过这样的分级,你便能合理规划投入在客户身上的时间和拜访次数。
(二)拜访频率不当的后果
许多年轻销售员丢单,往往就是因为没有规划好拜访密度。有些业务员在前期和中期与客户关系维系得十分融洽,但在客户即将订货的关键时刻,与客户接触的时间大幅减少,甚至在客户订货前的关键一周都未出现在客户身边,最终导致丢单。试想,客户正准备订货,急切需要你的协助,而你却不在场,客户怎会主动联系你?你不在,可竞争对手却可能趁机而入。这就如同一场球赛,即便你在前 85 分钟一直领先,若在最后几分钟放松警惕,仍有可能被对手翻盘。因为你不在场,竞争对手却在客户身边,只要他们略施小计,你就可能功亏一篑。
(三)合理的拜访频率建议
一般而言,销售经理会依据行业特点,为手下业务员制定拜访频率。例如,A 类客户,即半个月内要订货的客户,业务员必须每日守在客户身边,充分运用各种公关手段;B 类客户,两个月内要订货的,业务员至少每周要拜访一次,主要进行客情侦察;C 类客户,两个月以后才订货的,业务员每半个月拜访一次即可,主要是判定发力时机。我们常常看到,在项目中期,普通业务员拜访频繁,但到了后期,由于业务繁忙,在客户处露面的次数却越来越少。这样的业务员显然没有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。
四、对 “态度、细节决定一切” 的反思
果真是态度和细节决定一切吗?古龙小说中,武功排名第一的是 “天机棍” 老人,第二是上官飞虹。然而在一个小亭中,“天机棍” 老人却被上官飞虹所杀。古龙给出的解释是,“天机棍” 老人久居天下第一之位,缺乏实战历练,所以在真正决斗时惨遭杀害。实际上,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,各种因素相互交织,过于单一的理论往往会误导人,尤其是刚踏入销售行业的新人。别再轻信那些 “心态决定一切”“细节决定一切” 的片面之词,事实上,即便你心态再好、细节处理再完美,也未必能决定什么。个人的力量在庞大的社会局势面前是微不足道的,那些仅仅着眼于个人修行的理论,在现实面前往往不堪一击。人是社会性动物,真正决定你命运的是所处的局势和时机。在恰当的时机,顺势而为,做正确的事,这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。
五、人生需要一点赌性
有时候,人生需要一些赌性。若想取得非凡成就,就必须敢于啃下硬骨头。在关键机遇面前,一次全力以赴的努力,其价值远超日常普通努力的数倍乃至数十倍。所以说,人生有时需要那么一点冒险精神。凡事不必追求百分百的把握,若一件事有百分百的把握,那就称不上是机遇了,此时所谓的商机很可能会变成困住你的陷阱。
六、跟对人的重要性
跟对人比个人能力更为重要。跟对领导是销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即便你能力出众,但若领导交给你一项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,那你的职业发展就如同陷入慢性自杀;又或者你才华横溢,却跟错了带头人,最终的结局也难以乐观。在关键机会来临时,勇敢一搏至关重要。平时无需处处逞强,时刻保持拼搏状态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且收效甚微。但在关键时刻,一定要敢于放手一搏,成功则能功成名就,失败也可蛰伏起来,等待下一次拼搏的机会。
(一)判断拼搏机会的标准
那么,如何判断该不该抓住机会一搏呢?当你的客户具备三个要素:有钱、有权且有强烈需求时,你就应该果断出击,全力以赴。
七、洞察事物规律,抓住关键要点
要学会洞察事物的规律,抓住关键要点。谈及潜规则,它就如同老子所说的 “道”,无处不在,而这恰恰是销售人员需要精准把握的关键所在。
(一)生活中的潜规则示例
例如,当你前往领导家中,领导邀请你一起吃饭,这时你就得慎重考虑:敢不敢吃?能不能不吃?表面上这只是领导一句看似随意的话,实则蕴含深意,其中的韵味需要你自己细细品味,才能判断出到底是吃还是不吃。一旦判断失误,你的之前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,甚至从此被冷落。
(二)求职中的潜规则剖析
阅读这篇文章的大多是普通从业者,因此更需要深刻认识到潜规则的重要性。以求职为例,一般人习惯投递简历,等待人力资源(HR)联系,或者在人才市场与 HR 沟通,这是常规的显规则流程。但在公司里,人事部门的实际权力有多大呢?他们真的拥有用人的最终决定权吗?其实,无论经过多少流程,最终录用谁,往往还是由老板或者总经理拍板决定。这才是真正的潜规则,是事物运行的本质规律。所以,真正的销售高手找工作,根本不会通过人才市场或者人事部门这些常规渠道,因为这会降低自己的身价。他们通常会直接致电心仪公司(无论是国企还是外企)的关键负责人,毛遂自荐,短短几句话介绍自己,便能在几分钟内获得高位。而人事部门最后不过是履行一些手续而已。由此可见,能否领悟潜规则,并巧妙运用潜规则,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。那些所谓的 “心态决定一切”“细节决定一切” 以及其他一些片面的销售经验,在我看来,都不过是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。抓不住大方向,只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上纠缠,只会让人越学越糊涂,甚至误入歧途。解决问题首先要从战略层面出发,掌握事物的本质规律,其次才是技巧层面,最后才考虑心态和细节等因素。
索取企业OKR和绩效管理成功案例,直观体验《Tita一体化管理平台》,立即申请 《Tita 产品演示》 或 最受客户欢迎的《帮我配置考核表》 。
2024, Tita 重磅发布新品,开启“客户管理”与“项目交付”双引擎,帮助企业驱动业绩飙升!立即了解 《Tita 新CRM销售管理一体化》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