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件开发过程是把软件的设计思想转化为现实的代码,以实现软件的功能,满足用户的需求。自软件诞生以来,软件开发出现了很多种开发模型,如瀑布(waterfall)、原型(prototype)、用例(use case)、快速建模(rapid model)等 。
1、 瀑布模型
1970年W Royce 提出瀑布模型。该模型使用固定的顺序,将设计过程和开发活动从上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逐级过渡,如同瀑布下泻,最终得到所开发的软件产品,投入使用。但是此模型缺乏灵活性,如果需求不够明确就难以及时修正。
2、 原型开发
用原型示例来演示未来软件的界面和功能,如果用户不满意,可以及时修正,直到满足需求为止。原型的好处在于可以正确地把握需求,避免需求不确定带来的开发风险。但是原型的缺点在于设计周期长,一旦软件开发完成,原型就被丢弃。
3、 用例
用示例来说明每个操作的细节,这样更像是一个手册。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把功能细化成一个独立的例子,方便开发时分配任务。但是缺点是不能很好地说明软件功能的连续性和内在联系,一旦某个需求更改了,其他例子可能面临失效的风险。
4、 快速建模
快速建模把需要呈现的界面和操作用最基本的代码显示出来,各个界面之间可以有一定的简单联系,如跳转、打开等。代码不涉及逻辑、功能和数据处理。这些基本界面和代码就是软件的基本模块,等到用户确认界面的准确性和操作的可行性后,再在这些代码上拓展其他更为复杂的功能。快速建模的好处在于能够快速地、生动地将软件的基本面演示给用户,同时代码又可以复用,将设计和编程结合起来,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。但是其缺点在于,它比较适合于简单的软件项目,因为复杂的软件有很多无界面和自动化的功能,另外设计人员本身要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 来自于强迫着的分界线 ———————
写在最后: 模型比较
以上这些模式没有最好最差,使用什么样的模式取决于软件项目的需求和特点,实践中可以挑选适合的模式使用。
通过多年的软件项目开发实践活动,我们发现原型和快速建模是比较普遍和适用的。你的观点是什么呢,欢迎留言一块讨论。
索取企业OKR和绩效管理成功案例,直观体验《Tita一体化管理平台》,立即申请 《Tita 产品演示》 或 最受客户欢迎的《帮我配置考核表》 。
2024, Tita 重磅发布新品,开启“客户管理”与“项目交付”双引擎,帮助企业驱动业绩飙升!立即了解 《Tita 新CRM销售管理一体化》 。